
面对2013年天然气消费猛增势头,中国要求建立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,目标是到2020年,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,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。同时,将开放天然气储备、建设和运营,同时,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,实行阶梯气价制度。
4月23日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《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提出了上述要求。
《意见》明确,为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,各类市场主体可平等参与储气设施的投资、建设和运营。“对独立经营的储气设施,按补偿成本、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储气价格”。这意味着,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将进一步市场化。
近年来,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,“煤改气”导致用气量大增,中国天然气供应缺口逐年加剧。据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4年1月发布的《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》,2013年,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。
上述报告显示,2013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增25%,达到530亿立方米,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%,达到31.6%。特别是受治理雾霾的影响,全国多个省市加快煤改气进程,有的甚至气源都没落实就开工,导致“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”。
中国天然气消费每年新增200亿立方米左右。2012年,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471亿立方米;2013年增至1676亿立方米。而中石油上述报告预计,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1860亿立方米,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6.3%。
据2012年10月发布的《天然气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预计,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左右,国内供应能力将达到1760亿立方米,年进口约935亿立方米。到2015年,天然气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.5%。
发改委上述《意见》指出,近年来,中国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提升,但是,一些地区时常出现供气紧张,民生用气保障亟待加强。主要问题有三个,一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;二是需求侧管理薄弱;三是调峰应急能力不足。
针对上述问题,《意见》首先明确将增加天然气的供应量。主要的办法是,对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,将加大勘探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;有序推进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;落实税收政策,鼓励开发低品位、老气田和进口天然气。
其次,通过控制“煤改气”工程的规模,避免短期内天然气需求急剧提升。发改委在《意见》中提出,支持推进各种清洁能源对煤炭的替代。但是,在执行过程中,应科学制定实施年度“煤改气”工程,“防止一哄而上”。
《意见》提出,未来7年,中国将继续推进以治理空气污染为主要目标的“煤改气”工程。到2020年4000-4200亿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中,为“煤改气”工程预留了1120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。
三是开放民间储气投资,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。
《意见》明确,为增加国内天然气储备,各类市场主体可平等参与储气设施的投资、建设和运营。“对独立经营的储气设施,按补偿成本、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储气价格”。这意味着,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将进一步市场化。
根据《意见》,中国将推动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。发改委要求,做好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试点;研究制定政策措施,推进天然气管网和LNG接收、存储设施向第三方公平接入、公平开放。同时,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。
作为价格改革的一部分,2014年3月,发改委宣布,将自2014年始,针对居民家庭用气推行阶梯气价制度,预计2015年覆盖全国。家庭用气将分三档计费,各档气量价格实行超额累进加价。